NEWS红色书籍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书籍

爸爸对书的情怀

日期:2015-06-11 浏览:1

1994年,清明节的早晨。

刘金轩将军家的庭院内。

温煦的阳光洒落在庭院内,园中根深枝壮的牡丹和院墙周围环绕的蔷薇,此时都已长出了鲜嫩的叶芽,泥土的湿气和着淡淡的叶香扑鼻而来,给小院带来了幽雅和清爽。

此地,让人对已故的亲人,平添了几分思念,对往事勾起心中的回味。

田坚,已故将军刘金轩的夫人,此时正坐在葡萄架下,感受着晨露和着轻风带来的凉爽和清香。她的内心似乎又涌起对往事的眷恋,对丈夫的思念。

10年过去了,她仿佛又在园中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听到他那洪钟般的嗓门,情不自禁地起身到了书房,走到靠墙而立的书柜前,轻轻地打开柜门,小心翼翼地取出了《辞海》——这是将军生前最钟爱的一套书,紧紧地贴在胸口,轻轻的抚摸着。 这位头发花白的将军夫人,把书放在将军的遗像前,坐了下来,充满深情地凝视着遗像中那熟悉的目光。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和他相处的日子……

“书里的学问可大了”

在铁道兵的常委工作分工中,刘金轩副司令员是分管院校工作的。他非常重视抓院校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教学工作。他认为,在战争年代,部队官兵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读书。现在,时代发展了,部队的装备和现代化水平都提高了。抓院校工作,加强自身学习刻不容缓。

将军无论工作多忙,他随身总是要携带一、两本书。像《史记》、《中国通史》这样大部头的书籍,他都是在百忙的工作之余一本一本读完并写下自己随感与心得。

将军对中国的历史很感兴趣。他曾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要好好学习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他是这样教育孩子,自己更是把学习看作是睡前要做的事。

他对教师十分尊重。到院校视察工作时,常对教官说:“你们肩负着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很羡慕你们,你们有学问,不但可以把学员教好,你们也是我的老师,我也要向你们学习。”

从参加革命以来,他一直就没有闲下来过,1977年他退到了二线,做了顾问。虽不再忙碌了,反而觉得有些不适应。

每天,秘书都送来一些文件和参考资料,他无一不认真阅读。对文件中的重要部分,他还做重点标记,并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天当中,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学习,似乎要把过去学习时间的不足都补回来一样。

1982年某天,秘书像往常一样送来一叠文件和厚厚的几本书。田坚像往常一样,在秘书来时,就自动离开书房,怕影响首长的工作。

不一会儿,秘书走了,只听书房内传来将军洪亮的声音:“老田,快来看!”

“来了,来了。”田坚应声快步来到书房。

田坚走进书房,将军用手指着桌子上的书对她说:“你看,这是发给我们的《辞海》。我翻了翻,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看把你高兴的,像得了什么宝贝一样。”

“这书就是宝贝。有了它,遇到问题既可以向实践学习,也可以通过书本找答案。”

“那书就放在这里,你可以随时翻开看看吧。”

将军高兴地坐下来,翻开扉页,在上面认真地写上“刘金轩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一日入手。”

看到他对《辞海》的兴奋与喜悦,田坚也会心地笑了。

将军如此厚爱《辞海》,是有其原因的。

有次,他在学习中遇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其中的“殆”字,他闹不清字的含意是什么,逢人便请教。军中有名大学毕业的同志,为军长解释了这个字的意思。在向这位同志表示谢意的同时他想要是有一本能随身携带的字典,遇到什么问题,拿出来一查该有多好。如今当他看到这部比一般字典要大、要厚、词汇又多的《辞海》,将军开心的像个小学生见到新课本。

有了这一套《辞海》,将军每天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他不但使用专门的笔记本写读书体会,看文件或看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就从《辞海》中找答案。然后,再把答案抄在本子上。日积月累,将军这个独特的学习笔记本已经有了厚厚一摞了。

“让他们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将军要求孩子们要有严以治学的态度,自从有了这一套《辞海》之后,他和孩子们的谈话内容又多了一项:词汇考查。

有一天,将军在大参考上看到一则消息,其中有“未雨绸缪”这个词,他便自己先查了《辞海》。晚上,孩子们都回来了,词汇考查又开始了。

“谁能讲讲‘未雨绸缪’的意思是什么?”将军首先发问。

“没下雨先做好准备。”

“那么‘绸缪’又是什么意思呢?”将军继续发问。

“可能是雨衣。”

“不对,可能是雨伞。”一个孩子忙纠正另一个孩子的说法。,/

“你们啊,知道整个词的意思,但不求甚解。‘绸缪’的意思谁也没说对。”将军这时略显严肃。

“知道整个词的意思就行了,没必要什么都去查清楚。”另一个孩子小声嘟哝着。

“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一个词,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不去管它,不知道它的意思,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但我是让你们知道,学习要深入,要扎实,要有凡事求甚解的态 度。”将军几乎是要咆哮起来了。

说这话的孩子自知理亏,当即承认了错误。孩子们一个个悄悄地溜掉了。

“你不要老是为难孩子们。”田坚看到孩子们都走了,轻声地劝解说。

“我不是为难他们,我是有意让他们知道对待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他们哪能什么都知道呢?”田坚为孩子们辩解着。

“所以要学习嘛。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快叫他们下来,咱们打扑克。”将军缓和了口气,转换了话题。

孩子们都下来了,那个认为没必要查那么细的孩子走到父亲面前,告诉父亲,自己已经知道“绸缪”的意思了。“绸缪”就是“修缮”的意思。也就是说,没下雨之前,要把房屋修缮好。

“对喽,这才是求学的态度嘛!”父亲高兴地赞扬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你们现在的学习也一样,是对工作的一种准备,多学点东西,将来都是用得上的。对学习是这样,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将军借此教育孩子们。

从父亲那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平日不大注意的字、词,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严格的治学精神。

还有一次,将军在《辞海》中看到“翕”字,在一次词汇考查时,他对孩子们讲:“翕翕为小人之势,是作威福也;訾訾者,自营之状,是求私利也。”“翕翕訾訾,莫供职也。” “你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可依附家里、父母的权位。为人要正直,不可为求私利,损人利己”。

将军的一生,也正如他所教育孩子们的那样,刚直不阿,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辞海》“失”而复得

1984年元月,将军的一个儿子被单位选送到院校去学习。这对于一向尊重知识和注重学习的将军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他在看到孩子拿回来的入学通知书后,高兴地在书房挥笔写下一首诗:

父幼无书读,投戎踏征途。

继业后有人,志在革命路。

知识是宝库,真才忌轻浮。

探索新学问,莫怕锥刺股。

他写完诗,又拿出自己最珍爱的《辞海》,然后把儿子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你的父亲没读过什么书,但我深知知识的重要。你有这么好的机会,脱产去上学,一定要认真读书。我把这首诗和这部《辞海》送给你,对你的学习是会有帮助的。”

儿子接过《辞海》,他知道,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书,对于父亲来说,这部书是非常有分量的。在自己的手中,更是沉甸甸的。父亲的诗作,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字字都是父亲的肺腑之言,句句都饱含着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他暗下决心,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希望。

过秋,儿子拿着第一次的考试成绩回家就径直向父亲的书房走去,把成绩单递给了父亲。

“全优”,接过成绩单,将军喜形于色,他提醒儿子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能骄傲。

儿子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回到自己的房里。他习惯地朝书柜一望,发现《辞海》不见了。这还得了,这是父亲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怎么能丢失呢?

他立即问遍了家中其他所有人后来到父亲面前。

“爸爸,您送给我的《辞海》不见了。”

“什么? 你没有放好吗?”父亲佯装不悦。

“我可是一直把它们摆在书柜里。每次回来,我都要看一看。”儿子急忙声辩道。

看到儿子着急的样子,将军禁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别急,书在我这儿。我只是拿来看看,以前用习惯了,没有还觉得不方便了。”

原来将军在看文件时,发现了一个成语。又像往日那样,想拿出《辞海》来查一查,才意识到,书已经送出去了。于是,他来到儿子的屋里。在书柜里,发现了《辞海》,想给儿子写个字条,又一想,开个玩笑,也看看他是不是珍惜这部书。于是,将军便悄悄地把书拿走了。《辞海》也就这样“丢失”了。

“那还是您用吧,我们图书馆里有《辞海》,我可以去那里查。”儿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体谅地对父亲说。

“那就暂存在我这里吧!”父亲毫不客气地说。

将军着实是对《辞海》有了感情,真有些离不开《辞海》了。

此事发生后不久,另一版本的《辞海》又出版了,将军买回了两套。他将其中一套新的《辞海》送给了当时也将要去学习的另一个儿子,自己留下了一套。原来的那套《辞海》便又送还给了那个误以为丢书的儿子。儿子接过书,不由得也动情地说:“《辞海》,终于 ‘失’而复得。”

刘金轩将军已经去世10多年了,他在家中时常考查孩子们词汇时的神态和语气,也经常浮现在家人的回忆中,这位将军就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父亲。

孩子们深知父亲钟爱《辞海》一书,为了缅怀父亲,更为了从这部《辞海》中汲取无尽的知识,我们每人的家中的书柜里都摆放了一套《辞海》,以示子女对父亲永恒的怀念。

摘自《名人书缘》(丁立平略做修改)
新闻简讯
新闻发布 活动公告

红色地标订阅号

红色地标服务号

地址:北京市国投财富广场3号楼317室    电话:010-65288503   邮箱:hongsedibiao@sina.com

京备案号: 京ICP备13036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