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红色书籍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书籍

寓教诲于言谈之中

日期:2015-06-11 浏览:1

爸爸常说:“可不要小看闲谈聊天,经常与干部、战士和群众聊一聊,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知道他们思想和心理,这是我们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改进工作,克服官僚主义的好方法。” 爸爸天生一副湖南人特有的宏亮嗓门,他善与人聊天,而且在谈天说地中调查研究,在谈天说地中体察民情,在谈天说地中运筹帷幄。聊天是老爸向社会学习的良方。而从他的寓教于言谈之中,我们也获益匪浅。

谈古论今

春末夏初的一天,翠绿的树叶在暖风中婆娑多姿,雀跃的小鸟鸣唱着悦耳的歌声。蜜蜂和蝴蝶在盛开的鲜花中飞舞栖息。时值春游时光,星期天的北京人,纷纷涌向郊区的名胜园林。

我们一家人,平日各奔东西,只有节假日才团聚在一起。今天,也加入了春游的人流中,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

颐和园西北门一不威严,二不堂皇,两扇木制大门在一尺多高的门槛里敞开着,色褪漆落,是个不起眼的宫门。过去,爸爸和我们也来颐和园不少次,可从来没有进出过这个西北门。

  全家人刚迈过门槛,爸爸就一本正经地问大家:

  “谁知道这叫什么门?”

“‘如意门’,这还不知道啊?!”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女儿顺宁抢着答道。聪颖的小女儿经常在这样的问答中取胜。

“你要能说出这‘如意门’的来历,我给你100分。”

“慈禧太后取的呗”。小女儿嘴巴一翘,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

“好像是一个小太监起的”。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儿媳轻声细语地补上了一句。

“管它谁取的,反正叫‘如意门’。”儿子漫不经心地插了一句。

  “你再往下说呀!”爸爸瞪了一眼儿子,对儿媳说。

“我只知道是个小太监起的……”儿媳往下便说不上来了。

“你们呐,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学习可不能这样子哟!”

  爸爸把儿女们考住了,颇有几分得意,便与儿女们边走边聊了起来。

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在清漪园基础上建造起来的避暑行宫。建成后,慈禧亲自给各个殿堂、宫门起了名字。名称多为益寿、乐寿、景福、云锦一类,在给这小西北门起名字时,太后觉得自己给这么个小门起名字有失身分,就吩咐下边的人出主意。为奉承、讨好慈禧太后,宫女、太监们想了许多吉祥的名字,但慈禧听后都觉得不满意,一个太监讨好地说:“老佛爷,这门叫‘凤门’如何?”慈禧一听,怔了一下,怒斥道:“好大胆的奴才,竟敢无视皇上!”众人一见,无人敢再言。有个小太监,人小心眼多,他看出慈禧想要在宫门的名字上体现出自己的权势,又怕“凤”字安在这个宫门上太露骨,献媚地说:“老佛爷,您看叫‘如意门’如何?”慈禧一听,微微一笑,当即下令传旨此门叫“如意门”,并给小太监赐赏加俸。事后,慈禧觉得这个小太监颇有心计,机敏过人,能揣透自己的心事,不可不除,便借故找个碴,给这个小太监赐死了……

说到这里, 爸爸对听得入神的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你们要学好历史,从一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也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金也有沙,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了解历史,何以汲取精华,也无从去其糟粕。”孩子们似乎从爸爸的一席话中,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仍不乏闲情逸致地细读《史记》,通览《中国通史》等书籍。

爸爸通古博今,能谈天说地。1978年一天,他带上当时任中学历史教员的小女儿去长城。车子奔驰在山间公路上,快到八达岭时,车子驶向一条山谷。这条山谷两旁,峻岭重叠,树木葱茏,山花野草,景色优美,这里便是“居庸叠翠”,燕京八景之一——关沟。“居庸关”就建筑在这长达30多里的深谷中间。

走下车来,爸爸对女儿笑言道:“历史老师啊,这居庸关的‘居庸’二字怎么解释啊?”

“‘庸’就是贫苦,受雇用的劳工,‘居庸’就是指秦始皇修长城时,把一批佣工迁居在这里而得名。”女儿像备好了课似的回答爸爸的提问。

爸爸接过话题说:“在‘居庸关’,历史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战事。汉代时,北方的鲜卑部落曾经攻打过‘居庸关’;北魏末年,六镇民兵大起义期间,杜洛周为首的起义军,曾把前来镇压的官兵打退到‘居庸关’;辽、金两朝覆灭前,这里也发生过战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1644年3月中旬率兵突破了‘居庸关’,三天后便攻入北京,宣告了封建王朝的末日。虽雄关险阻,也挽救不了封建王朝衰败的命运。”

爸爸学历史,更懂得珍惜文物,保护古迹。父女来到居庸关云台石雕前,看着这些保存修善完好的古迹,不禁抚今忆昔,聊开了当年在鄂、豫、陕开创革命根据地时发生的故事。

1948年5月,爸爸率部队开进湖北省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区清剿匪徒。均县古称均州,是明代“进士”陈世美的故乡。陈世美、秦香莲的合葬墓就在城西。墓前竖立着明代皇帝亲笔写的“大明进士陈世美之墓”的墓碑。

在均县的武当山上有一最著名的古迹,就是天柱峰上的金殿。金殿屹立云表,有许多奇景。整个金殿从里到外金碧辉煌,灿烂夺目。当年贺龙将军到此,专门登山进殿,安抚道士,留下佳话。这次部队进山剿匪,爸爸特别强调:“部队要爱护古迹文物,不得损坏一草一木”。有天,部队在山下宿营,正吃晚饭时,突然山上烟火陡起。匪徒把山间的寺院烧着了,爸爸紧急命令指战员,放下饭碗,直冲山上一边奋力扑火,一边搜歼匪徒。“金轩保寺院”在武当山区被传为佳话。

体察民情

爸爸从战争年代起,就养成了与群众拉拉家常的习惯。他与平民百姓聊起来,就好似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他常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注重调查研究。”与百姓聊天就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好方法。他把这个方法一直坚持到进城。

1977年,爸爸退居二线。闲时多了,出门也自由多了。在营区林荫道上,在公园里,爸爸常与群众海阔天空,说古道今,无所不谈。

一个星期天,几个儿女拥簇着爸爸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龙潭湖公园。

  龙潭湖水波光粼粼,卧波长桥曲折蜿蜒,连接着湖心亭。堤旁垂柳拂水,柳下青石交错,沿堤漫步,清风徐来,柳丝扶摇。园内成千的男女老幼,有散步的、谈情的、赏景的、观鱼的,幽闲自得。

  湖边柳树下的长椅上坐着一位粗壮硬朗的老人。头刮得铮亮,腰板挺直,身着一套干净的劳动服,右手不停地滚动着一对“健身球”“哐啷”“哐啷”直响。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位退了休的老工人。爸爸止住了脚步。

“你们自己逛吧,我在这儿坐坐,逛够了回到这儿来找我。”爸爸把儿女们支走了。

“老哥常来转转?”爸爸和气地问。

“家就住在公园旁边,近水楼台,天天来这,看看小孙子,您呢?”老人一边让座,一边回答。

“以前不得空,如今休息了,也到处转转。”

  “是啊,你们当干部的,不休息咋有空出来遛弯儿呢!”这老哥俩聊到一起了。

从聊天中,爸爸了解到这位老哥是“祥子”出身,解放后当了搬运工,膝下两男两女。为了给一儿一女安排工作,提前办了退休,让孩子顶班。老俩口为了两个儿子的婚事,节衣缩食,花了好几千块钱,媳妇还不满意说:“人家婚宴一办就是一二十桌,出手就是万儿八千的,多排场。”

“这也怪不得年轻人呐,如今刮这个风,办婚嫁都吊着膀子比。做父母的也怕办不好,让人见笑。好在这几年手头宽裕多了,咬咬牙再借点,也就挺过来了。”老哥无奈又理解地解释道。 与老人闲聊后,健谈的爸爸一路沉思着回到了家。

事隔不久,在全国第五届政协会议的小组简报上,我们见到了这样一段报道:“刘金轩委员提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现在社会上婚恋嫁娶,消费过大,群众感到负担过重,难以承受。应号召婚事新办,婚事简办。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新道德。刘金轩委员的这一意见,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响应。”

关爱部队

战争年代,爸爸行军途中,常常是有马不骑,原因很简单,步行能与干部、战士边走边聊。他说:常与下面的同志聊一聊,相互什么都讲,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把心里话掏给你,我们工作就好做得多了。

解放后, 爸爸也常下到部队和院校去,了解情况。退下来后心仍旧挂着部队。他同在部队工作的女婿、儿子经常一聊就是一晚上。

爸爸刚退下来的第一个春节,在某集团军司令部工作的女婿回京探亲。晚饭刚过,他就迫不及待地拉过女婿,唠起部队中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方面的情况,身为作训参谋的女婿回答得从容不迫,井井有条。爸爸不时地点着头,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连声说:“好,好!”。

“这阶段战士们现在都想些什么?”爸爸突然发问。

“近来机关工作很忙,没有到连队去。……”女婿一时语塞。

“忙!忙!不下基层了解真情实况,你能忙出什么名堂?”爸爸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严肃地说。

“在战争年代,机关干部很少在上面,行军和战士们走在一起,打仗和战士们爬在战壕里,遇到难打的硬仗就和战士们开会讨论,战士们有什么好的建议,马上可以反映到司令部来”。爸爸在客厅里边走边说,来回走动。

“记得1949年,部队经过大、小牛蹄岭的鏖战,以千人的代价攻下安康老城,正当战士们庆贺胜利,欢欣鼓舞时,上级一声令下,部队要撤出安康老城,大家想不通,思想波动大。我带领机关干部分头下到部队,与撤退的战士边行军、边聊、边动员。我们的干部、战士是有觉悟的,通情达理的,也是遵守纪律的,只要你工作做到家,把道理说清楚,他们就服从命令,听指挥”。

“干部怎么能老呆在机关,带兵的人不了解兵,怎么带好兵?”爸爸仍带着指责的口吻。

 

 一席话,说得女婿心里热乎乎的。他决心俯下身去抓基层,和战士们打成一片,踏着父辈的足迹,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儿女师表

爸爸对子女要求既严肃认真,又循循善诱。

  1976年,刚担任中学教师的小女儿回家,滔滔不绝地说起学生们的事情。爸爸饶有兴趣地听着,小女儿越说越高兴,对爸爸讲起代课时一位学生不认真上课,还捣乱,自己一时气急,骂了那学生一句“混蛋”……一听到这里,爸爸顿时收敛起笑容,冲着还在兴头上的女儿喝斥道:“你怎么能这样做?动不动就骂学生,你又怎么为人师表?!”他气愤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女儿被爸爸突变的态度吓坏了,她感到很委屈,不觉眼泪流了出来,爸爸见状,缓了口气:“你这个孩子呀,你是人民教师,人民称为‘灵魂的工程师’ ,这是多么崇高的职业。你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位学生捣乱,你考虑过为什么吗?是不是自己讲课别人不爱听,是不是这个学生对这门课有什么偏见,你应该耐心地去找你的学生谈谈。”

爸爸既严厉又亲切,小女儿开始意识到自己骂学生是多么不应该。她深知爸爸一向敬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她当即向爸爸承认了错误。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和善地说:“应当向那位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他好好谈一谈,要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你还是一位好教师。”

爸爸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让人信服,铭刻心际。

摘自《将帅情趣》 (刘南宁 丁立平略做修改)
新闻简讯
新闻发布 活动公告

红色地标订阅号

红色地标服务号

地址:北京市国投财富广场3号楼317室    电话:010-65288503   邮箱:hongsedibiao@sina.com

京备案号: 京ICP备13036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