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红色书籍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书籍

顽强的生命

日期:2015-06-11 浏览:1

母亲生下金轩七八天,家里就断粮了。父亲看着床上啼哭的婴儿和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母亲,坐立不安。有时他会突然站起来,从门后拿出那副祖父留下的扁担,然后又慢慢地放下。父亲本想拿起扁担外出挑盐,赚些钱好养家糊口,可他又舍不下这未满月的婴儿和羸弱的病妻。母亲深知如此下去,难以度日,她便劝父亲道:

“起文,你去挑盐吧!家里不用惦记,有邻里大嫂、婶娘照应,孩子我会带好的。”

“这个男娃你要精心带呀!”父亲还是又特别地嘱咐了一句。

“发宏可懂事了。”母亲轻轻地拍着怀里的孩子,又对父亲说:“我一拍拍他,他就不哭了。”

“有什么事就求人给我捎个口信来。”父亲叮嘱完,拿起扁担出门了。

祁阳是盛产稻谷的鱼米之乡,本地不产盐。当时祁阳所有盐铺、盐庄里卖的盐都是产于广东连州的盐场。湖南祁阳与广东连州之间,相隔千里,一无车载,二无水运,所有的运输工具就是扁担、盐蒌和穷苦农民一副肩膀,一双脚板。

从家乡外出挑盐的穷苦农民大多是成伙结伴而行。这样,在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同时,也避免劳累的途中过于寂寞。这些挑盐的脚夫们,要肩挑80公斤左右的重担,越九峰山,爬阳明山,过三陡岭。每担往返近一个多月,途中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当时,在祁阳就流传着一首民谣,形象地诉说出了他们艰辛和处境:

“栗树扁担铁砸头,十八好汉下连州。

上磨肩膀下磨脚,苦做富人马和牛。”

刘金轩家的祖辈、父辈就是这样被累垮了身子,挑弯了腰。

1911年,在中国的大地上,响起了惊雷。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呼声传遍湘鄂两广,传播整个中国。湖南的湘军和河南的军队也陆续开赴鄂省。革命的大潮冲击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也振动了湖南祁阳尚志堂村的乡民百姓。

这天,母亲重病在床,父亲熬着米汤,三岁的金轩在父亲身旁围前围后,不时地也抱些柴草。一位常与父亲外出挑盐的伯伯来到家里,兴冲冲地说:

“起文,武昌那里搞暴动了,文祥他们刚从外面回来,还遇到了贴告示、撒单子的。”他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略黄的纸片,展开后说:“这上面写的是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告示。”

看完告示,那位伯伯看了一眼床上的母亲,又靠近父亲,低声说道:

“盐庄的老板怕形势有变,想囤积些盐,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去一趟连州,顺便再看看形势变化。他说,这次可以给我们出高价。”

“哎……”父亲沉思了一会儿,下了决心似地说:“好吧,再走一趟,不过就得劳神嫂子照看一下弟妹了。”

“这没问题,快收拾一下东西就走吧!”说完,那位大伯就走了。

金轩的父亲把米汤煮好,盛了一碗,端到母亲床前,母亲撑起身子,接过碗,只是掉泪,一口也喝不下去,她只想劝自己的丈夫不要走。但丈夫的脾气她是知道了,一旦他决定的事,是决不会再改变了。母亲把碗放在床边的桌子上,转身扯过一个布包,从中取出一件布衫,递给丈夫说:“路远,天又热,出汗多,路上换着穿……”母亲再也说不下去了,只是落泪。

父亲收拾了一下东西,叮嘱了几句就出门了。

这年9月中旬的一天,天色阴霾。屋里户外,闷热极了。母亲拖着沉重的双脚,挪到床边,坐了下来,她的头无力地靠在床边的竹竿上。

突然,她睁大眼睛,伸出双手,嘴巴张开,却发不出声音,接着昏倒在了床上。

10月21日,母亲去世了。父亲用外出挑盐赚来的钱,买了些纸钱,把母亲安葬在祖父的墓地—曾家苓。

三岁的金轩,从此失去了母爱。

父亲为了生活,还是外出挑盐。他每次走前,便把金轩托付给族中的伯娘、婶娘。从小家境的贫寒使金轩练就了在艰苦的生活中生存的能力,母亲的过早去世和父亲常年在外,生活的磨难使得他从小养成了倔强不屈、不向逆境低头的性格。

不久,堂姑来到金轩的家中。她叫刘长妹,中等身材,弯弯的眉毛,一双细长的眼睛。历经苦难的风霜,她的面颊、额头爬上了皱纹,但仍掩不住她端庄秀丽的相貌。这位堂姑的丈夫早逝,身边没有孩子,听说金轩体弱多病,无依无靠,便从婆家迁回娘家来照料金轩。她视这个孩子为己出,关怀备至。

金轩并不依赖于大人的照顾。九岁的金轩主动提出到刘姓的大地主家放牛、砍柴、做些零活。那个大地主嘴巴有些歪,村里的人们背地里都叫他“歪嘴巴”。“歪嘴巴”听了金轩的话,用水牛眼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阴声说:“大侄子,我念你是我刘氏家族之后,留下你,但咱们把话讲在前面,饭,你在我这儿吃,可是钱,分文也别想从我这拿走。”说完,摆出一副去留自便的架势。

金轩没多想,便答应了。有活做,有饭吃,再不要别人的怜悯!他高兴的回到家,告诉了堂姑。堂姑摸着这个孩子的头,劝道:“孩子,给‘歪嘴巴’做事,日子不会好过的,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出个什么差错,我对不起你死去的母亲,不如我纺线织布,你给我做个帮手吧!” “不!”金轩倔犟地一摆头说“我不能让您为我受累,我可以养活自己,我也会时常回来帮您的!”

第二天,金轩走进了大地主“歪嘴巴”的家里,开始了小长工的生活。

对于这家连村上成年人都感到畏惧的深宅大院,金轩丝毫没有感到害怕。他从小便离开了父母的依偎,有着胆大无羁的个性。他不会在任何人的淫威下唯唯诺诺,从小养成的个性,刘金轩将军一生都保持着,尽管在地主家做事,一日三餐都是糟米烂菜,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晚上回来,还要做些零工,他都默默地承受着。在他的脑海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对前途的憧憬。每当他看到地主家的孩子在家里念书时,都悄悄地坐在窗外不远的地方,心里跟着默念。时间一长,他也能背上几段诗词古文了。学习是金轩当时最渴望的事情,他觉得能这样跟着默念学到一些知识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九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地主老婆却限制金轩的饭量,还经常往饭里掺水。虽然他心里愤愤不平,但跟这些黑了心的人哪有道理可讲呢!他自有“饿不死”的主意。白天放牛时,就到河边芦苇丛中捡鹅蛋、鸭蛋,或是到河里去捞些鱼虾。上山砍柴时,就顺便采些蘑菇和野果充饥。虽然生活给了他许多磨难,但也有一块快乐的天地。每当他赶着牛走出地主那所沉闷的宅院,就感到天地是那么宽阔,空气是那么清新。

一天,一场细雨过后,一抹淡淡的彩霞,点缀着河岸上的天空,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河边茂盛的青草地上微微颤动,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金轩把牛赶到河边,和村中几个小伙伴,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望着这一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景色。金轩悠然地卷起裤腿,顽皮地搅动着河水,并用脚趾去夹那些被水搅动而惊恐游窜着的小鱼。

金轩最喜欢用脚趾去夹河中的泥鳅和鳝鱼。他那长长的大拇脚趾和二趾前后张开,像只虎钳一样,先是在水中不动,当泥鳅或鳝鱼游过来,他两个脚趾猛地一合,牢牢地夹住它们那粘滑的身子,任由它们扭动,也难脱逃。然后,用手指把它们夹出水面,放在小竹蒌。小伙伴们围拢过来,高兴地笑着,叫着,也都学着用脚趾去夹小鱼。河边水花飞溅,芦苇荡中笑声不断。

后来当刘将军有了自己的孩子,他还时常用脚趾去夹孩子们的小手,常常把他们夹得嗷嗷叫,连连求饶,叫爸爸,逗得刘将军哈哈大笑。他们哪里知道,这一招,是自己父亲童年时求生的一个本领呢!

那天,金轩和小伙伴们从山丘上拾些柴草,用一竹筒把夹出来的小鱼架在柴草上烧烤。不一会儿,香味飘溢,也许是偶然巧合,一家大户的儿子,约十一、二岁的样子,也来到了河边。他见孩子们把鱼烤得香味扑鼻,就走上前来,手拿竹棍,一下就挑走了竹筒。小伙伴们纷纷地嚷道:

“干什么?这是我们烤的!”

“你这胖小子,怎么不讲道理,凭什么抢我们的东西?”

“你们的东西,你们烤的,又怎么样,老子想吃就要吃。”那小子专横地说,他仗着是个富农子弟,洋洋得意地故意气大家。

“你不讲理,你可以和我们一起抓,一起吃,但不许抢我们抓的鱼!”金轩忍不住 ,握紧拳头站了起来,边说边逼迫比他高出近一头的那个小胖子。

“我就不讲理,我就拿你们的吃。”那个胖小子自恃身高、个大,根本不把金轩看在眼里。

“咚”的一声,只见金轩扬起拳头,打了过去,那小子往后踉跄了几步,吓得转身就跑。小伙伴们高兴地叫着,跳着。

为了防备那大户人家找上门来,金轩忙回家,把此事告诉了堂姑。堂姑听后没有责怪他,只是说:“太欺负人了,连小孩子都是这样。你教训他是没错,可姑母担心,你这一拳惹上祸呀。”

“天下还有没有理?我才不怕他们呢,让他们来找我好了。”金轩挺着胸脯,一腔正气。从那时起,他好像幡然醒悟:人要行得端,坐得正,人的贫富不等于骨头软硬,穷人更要有骨气,不能太软弱。

新闻简讯
新闻发布 活动公告

红色地标订阅号

红色地标服务号

地址:北京市国投财富广场3号楼317室    电话:010-65288503   邮箱:hongsedibiao@sina.com

京备案号: 京ICP备13036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