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红色书籍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书籍

基地干部队伍建设的开拓者
——深切怀念刘友光政委
骆寿鹏

日期:2015-05-04 浏览:1

刘友光政委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他的逝世使我党我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第二炮兵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我失去了一位敬重的首长。

刘友光是我们基地的第一任政委,实际工作从1965年秋天就开始了,前后达10年之久。在当时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团结奋斗,勇于拼搏,艰苦创业,为基地全面建设和部队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愧为基地建设的奠基人。

1965年我由南京军区工程纵队调基地工作,在干部处工作了十五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刘政委接触较多,他给我的印象是:政治立场坚定,对党的事业衷心耿耿;工作严肃认真,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有魄力;生活朴素,作风优良。他的优秀品质深深感染了我,使我终生受益,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刘政委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很多。在这里,我着重对他在加强基地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作一回顾。

众所周知,我们基地出了不少干部,出了不少人才。现任军委委员中有两名是从我们基地飞出的"金凤凰"。从我们基地成长了10多名大区职干部,有一个阶段,二炮同时有四个基地的军事主官出自我们基地。从基地中成长起来的军职干部就有40余名;从基地调出的干部中,后来成为军事院校教授,研究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也不少。为什么一个基地能出这么多高级将领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的。我从在基地工作二十五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体会到历届基地党委领导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作为党委书记的刘政委做得更为出色。

公道正派任用干部

刘政委是到职比较早的基地首长之一,到职后首先抓机关和直属分队的组建工作。1965年7月,军委炮兵从机关、院校抽调47名干部,组成炮兵303工程筹备处;同年9月28日总政下发通知,从全军为基地抽调157名干部;当年12月,南京军区分两批为基地抽调153名干部;另外基地还与炮兵所属院校、军区部队协商选调了部分干部。他亲自组织派遣已到职的干部,去有关单位按照调入国防尖端部队干部的条件审查和接收以上干部。因为计划工程部队1966年3月陆续进场,六月初就开始施工。为了使基地机关担负组织指挥部队的任务,所调入的干部必须在部队施工之前到基地机关报到。为加快选调速度,派出人员到选调干部所在的军和师的单位边选边接。这样做对所选干部的思想、工作、身体等情况便于了解,如预选对象不符合条件,调换也及时。因此,这批干部的选调速度比较快,而且质量也比较好。6月初,工程部队开始施工时,已有 418名干部报到,基地机关工作基本能正常运转。但按编制还未配齐,特别是卫生技术干部缺额较多,基地医院工作还不能正常展开。为此,我们又和南京军区、省里协商,选调了部分卫生技术干部。到1966年底,基地机关和直属分队已有584名干部,组建任务基本完成。根据当时的统计,这些干部来自全军70个师或者相当师的单位,可谓来自"五湖四海"。

基地组建初期,部队主要有四个工程团和三个战斗团。工程建筑251、252、253团由工程兵组建后于1966年3月进入基地。工程建筑303团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后,1968年由广州军区移交基地。第一个导弹团是成建制交给基地的,第二、第三个导弹团是基地分别于1967年12月、1970年12月组建的。干部均从基地内部调整解决。当时基地共有XXXX名干部。

三个工程建筑团按原定计划进场和开工。基地党委当时提出"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口号。战斗团进入驻地后,逐渐担负起战备训练任务。为完成施工训练任务,刘政委在抓部队全面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抓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从思想教育入手。当时部队特别是工程部队任务重,生活艰苦,担负施工任务的部队有一定风险,在部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头顶青天,脚踩水,不见阎王也见鬼"。还有部分干部离开城市,离开原部队,对家属随军不随队也有不少顾虑。为此基地党委和刘政委在干部中反复进行搞好国防施工的重大意义教育。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学习刘英俊,蔡永祥等英雄模范事迹。这时,工程建筑25l团施工的一次塌坊中,有一名战士叫曲俊臣被压在巨石下。曲俊臣表现得非常顽强,对抢救他的人说:"只要毛泽东思想在,我能顶得住"。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能这样做是很了不起的。刘政委得知此事后,一边指示部队全力抢救,一边要求基地政治部及时总结宣扬这个典型。根据刘政委的指示,基地宣传处处长李本喜亲自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撰写曲俊臣的事迹材料。政治部把总结宣扬曲俊臣先进事迹作为重大任务来抓,多次组织讨论修改。材料数易其稿,及时下发部队学习宣传,后来给曲俊臣同志记了一等功并誉为"硬骨头战士"。基地抓这个典型行动快、力度大、效果好,对鼓舞士气和稳定军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刘政委亲自抓这个典型,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刘政委在抓思想教育的同时,重视考核了解识别干部。干部来自四面八方,过去的表现彼此不了解,干部中各种流传也比较多,如有的说,调进的干部"是原单位卸的包袱"、"处理品"、"不要券"、"拨钉子拨来的",结论是:"好的不多,多数不行"等。究竟这些干部怎么样,只有通过实际的考察才能回答。根据刘政委的指示,工程团进场后,干部处的考核工作紧紧跟上。考核认为:三个团的干部基本素质是好的,绝大多数思想稳定,工作积极,胜任本职工作。通过了解消除了误传,增加了对这些干部的信任。那时干部处的同志对工程团连长、指导员以上干部都能叫出姓名,对他们的情况和表现能说出一、二、三。刘政委也通过实际工作,结合重大任务考核了解干部,他对营以上主官了如指掌,讨论配备干部时他都有独到之处。

刘政委非常关心爱护干部。六、七十年代,在干部中搞所谓"清队"、"审干"。那时的干部,多数从旧社会过来,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方面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上面的条条框框,有不少干部在组织处理范围之内。但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则表现了刘政委政治原则的坚定性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他说:"上级的规定要执行,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他还说:"社会关系看本人,历史问题看现在","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是我党的一贯政策"。刘政委的指示,保护了一部分干部。有的人不仅没有被组织处理,还得到提拔重用。刘政委对干部的爱护是多方面的。有一次,我感冒了,他知道后,一清早到我家看望,我们全家十分激动。组建初期干部处领导只有韩处长一人,有一次处长外出,刘政委对我说,常委最近讨论干部问题,你们做好准备。我说处长出差,是否等他回来?他说:"你按常规做好准备就行了,有什么问题事先跟我说"。我按刘政委的指示做好准备,会前向他汇报,并根据他的指示做了补充。那次常委会开得很顺利,使我受到了一次很大的锻炼。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有一个团政委的女儿,因病夭折。他得知后,专程到家中看望安慰。后来这个政委出国执行援外任务,回国时刘政委虽已不在基地任政委了,而到二炮上班了,但是他仍然关心这位政委的家事,设法将其儿子从沈阳军区调到二炮部队工作。

按照党的干部政策,正确使用来自各方面的干部。当时基地还会听到对战斗团和工程团干部有什么"嫡系""非嫡系"的议论。对此刘政委经常用毛主席"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指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反复强调"不论工程团干部还是战斗团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我们都一视同仁"。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如253团三营教导员王青山,原是工程兵标兵连队——风雪高原十连的指导员,1969年就升任基地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1970年6月任第一个导弹团副政委,后任该团政委、基地政治部主任。252团副政委王林升任第二个导弹团政委。基地政治部秘书处处长许鹏任251团政委,基地政治部文化处副处长吕中一升任303团政委。又如当时四个工程团第一任8名军政主官中有7名职务先后得到提升,出任基地司令部、后勤部领导。对于基地机关和战斗团的干部,无论来自那个单位也都一视同仁,量才使用,做到公平公正。这对调动各个方面积极因素,完成战备训练国防施工任务和促进干部队伍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地上下基本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信任重用知识分子

在基地机关和直属队选调的干部中,就有不少是大学生,战斗团和工程团有些干部也是大学生。特别是1967年冬和1968年春,基地接受了191名来自哈工大、哈军工、北航等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基地党委决定先将他们下放到工程团当兵锻炼一年,再视情况分配工作。如何对待和使用这批知识分子是基地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和现实问题。我感到刘政委对这批大学生真正做到了政治信任,组织重用。一是亲自接见,真诚欢迎。基地接到接收这批大学生的通知后,刘政委很快派人去有关院校进行考察办理有关手续。他们少数于1967年冬到基地报到,多数报到于1968年春。其中有不少是成双成对来到基地。在他们报到的时候,刘政委指示要热情接待,所以只要事先得到他们到基地的时间,干部处的同志都会推着板车、自行车到当时基地机关所在地汽车站迎接,妥善安排食宿。刘政委是老红军、老将军,又是基地主官,大学生对这样的首长很敬佩,所以在他们报到人数相对多的时候,我们都会请刘政委接见他们。刘政委只要有时间,都会满足我们的请求。接见时除了代表党委和机关表示欢迎外,还给他们提要求做指示,刘政委多次鼓励这批大学生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严守纪律,基地是正面教育,不搞"四大";要向广大基层干部战士学习,拜他们为师。当时虽然在社会上对知识分子有"臭老九"的说法,但是在基地党委和机关中没有歧视他们的现象。二是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根据刘政委的指示,在他们当兵锻炼将近一年的时候,干部处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考核了解,考核认为:他们中多数同志在当兵锻炼期间,能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拜战士为师;在完成施工等各项工作任务中,吃苦耐劳,发挥了作用,作出了贡献。考核报告中还写道"他们既是工农兵的学员,又是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员"。这次考核对这批大学生很重要,不仅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对组织后来使用他们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对已婚的夫妻团聚问题政治部多次研究解决办法,经刘政委同意,在当时住房紧缺、简陋的情况下,提出每月让他们团聚一次,重大节日尽量照顾他们见面。对于女同志集中的警卫连、修配厂,基地要求他们要考虑到女同志的特点,妥善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三是及时分配,信任重用。1969年11月9日,刘政委主持基地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专业对口的分配到战斗团,其他分配到工程团。还决定炮兵技术学院来的6名学员(老兵)按上述原则办理。表现好的当排长或副连长。分到各个团后,各单位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都陆续任命了干部职务,有的不久当上了连队主官,有的调到机关当参谋、干事、助理员。第二个导弹团作训股同时从这批大学生中选用了三名参谋。基地司、政、后机关也陆续选调了一部分。这批干部经过五、六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有的成为优秀基层主官,有的成为机关骨干,他们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1974年基地选拔6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团级领导班子,其中有4名是从这批大学生中产生的。后来这批大学生干部中,很多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破格选用优秀人才

从无产阶级后继有人的高度,基地党委和首长十分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1974年2月1日,刘政委主持基地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命时任第三个导弹团政治处宣传股副股长李继耐为该团副政治委员。该团党委提拔李继耐的报告1973年底就上报了,为了慎重起见,刘政委派干部处的同志对李继耐的德才表现进行考察。干部处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考核,认为,有两条可以向基地党委拍胸脯:一是李继耐同志入伍前后一贯表现好。在中小学和大学学习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959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年红旗手", 1965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时,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并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配入伍,到工程建筑253团当兵锻炼。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锻炼中表现突出,不怕苦,不怕累。如有一次施工中脚被铁钉扎伤,悄悄地拔出来接着干活,轻伤不下火线,荣立三等功一次。1969年分配到第二个导弹团当副排长,因工作学习表现突出,同年又荣立三等功。在基地、团政治机关工作的四年中,表现也很好。可以看出李继耐同志综合素质好,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文字功底,头脑聪明,记忆力强,口语表达好,对此凡是和他一起学习或者开过会的同志无不称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领导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打折扣,不讲价钱,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想方设法完成。他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志们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毛主席说"看干部,不但要看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我们认为李继耐同志符合毛上席的这条要求。二是他为人谦虚谨慎,这也带有一贯性。作为年轻干部这一条也很重要。 1970年基地曾从营教导员中选拔了一名团政治处主任,当时只有32岁,也称上是年轻干部,可是提拔起来以后对上对下都有些傲慢,群众反映不好,工作也不太好开展。根据李继耐同志的一贯表现,这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常委会前刘政委先仔细听取了我们上述考察汇报,并高兴地说"你们干部处如实向党委汇报李继耐同志的表现"。干部处在基地常委会上介绍李继耐同志的德才表现时,重点叙述这两方面的情况。常委经过认真分析一致同意破格晋升他为团副政委。第三个导弹团接到李继耐任职命令后,仅仅在三天内就将命令公布到所有连队。庆功大会上让他致开幕词,让他抓党委中心组学习。姜在业政委在庆功会上介绍了李继耐的先进事迹,表了自己的态度,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要求大家支持他的工作。政治处三位副主任军龄比他长,年龄比他大,但是都能从党的事业出发,积极支持李继耐的工作,有事及时请示汇报,主动配合甘当助手。李继耐同志职务提升以后表现更为出色,各个方面反映都很好,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显示出他的组织领导才能。由于第一个年轻干部选得好选得准,本人争气,群众认可,因此基地开了破格选拔重用年轻干部的先河,推动了领导班子年轻化的进程。

为了推动基地各单位重视选拔年轻优秀干部工作,刘政委亲自签发电报,向所属部队通报基地党委任用李继耐的决定,同时要求基地机关各大部和各团党委,按照要求向基地党委推荐进入基地和团领导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随后基地政治部制发了《推荐优秀年轻干部报告表》发至机关和部队,各单位接到基地党委电报后,很重视这项工作,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广大干部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参加推荐。各团和基地司、政、后部党委都在营和机关处推荐的基础上,召开了党委和党委扩大会议进行推荐。在各团和基地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名推荐的有165人。经过反复讨论,统一认识,决定向基地推荐进入基地和团两级领导班子的人选共30名。根据刘政委指示,干部处自3月8日至4月3日用27天的时间对各单位推荐对象进行了考核了解,听取了他们的上级、同级和下级156名同志对他们德才表现的介绍。查阅他们的档案,对他们的一贯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进行考察,根据考核情况,干部处向基地党委提出了建议。刘政委1974年5月3日在干部处《关于民主推荐干部及对他们考察了解的情况报告》上批示:"从干部处报的这份材料看来,各大单位对选拔接班人工作很重视,干部处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是很好的。我的意见是请常委同志抓紧时间传阅,并提出个人意见。我的具体意见:1,有的同志的历史、社会关系应该抓紧搞清楚。2,请政治部党委先研究一下几个单位提出选入团的班子的人选问题。3,待几位副政委回来后,常委听取政治部汇报,研究讨论一次。"根据刘政委批示,政治部及时召开了部党委会。对各单位推荐进入团级领导班子人选,认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接着基地党委召开常委会,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进入基地和团两级领导班子后备人选名单,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为了贯彻落实基地常委会精神,基地政治部于1974年5月10日至12日召开了干部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团分管干部工作的首长和干部股长及司令部、后勤部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同志。基地弟副政委和政治部庞副主任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问题。会议结束时,刘政委作了指示。他首先肯定了各单位对选拔年轻干部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贯彻基地党委2月1日《关于民主推荐年轻优秀干部》电报精神思想重视、行动迅速,同时也指出有的单位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还有待提高,还在等待观望;有的怕新干部上来压不住台,个别甚至有难为新干部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他着重强调了以下四点:一,要继续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二,要正确认识年轻干部,认真贯彻群众路线;三,要充分克服论资排辈思想,大胆破格提拔年轻干部;四,要加快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会后各单位都认真贯彻了基地干部工作座谈会议精神。1974年继李继耐之后,又破格选拔了5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团级领导班子。这样,1974年全基地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团和相当团的单位配备了优秀年轻干部。1975年主要是加强对已配备年轻干部的培养。为此,刘政委指示,弟副政委带着我们干部处的同志,对已经走上团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进行考核,实施具体的传、帮、带,扶上马,送一程。

刘政委1975年9月以后,虽然不兼任基地政委了,但是他在基地主持党委常委会讨论形成的拟进入基地和团两级领导班子后备人员名单,却是留给后人的一份传家宝,人才库。后来的几届领导班子在前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调整充实后备人员名单,使得这个人才梯队具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不断加强培养,如对缺乏主官任职经历的干部,安排他们担任旅团主官,有的担任营连主官。专业性强的岗位,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学习好专业知识然后再上岗;未经相应院校培训的干部,安排到相关院校学习。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我们基地成长为军以上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1974年列入基地和团两级领导班子的人选。经过组织十年、二十年的培养,在1983年和1990年两次大的调整中得到提拔重用,这些干部包括我在内的成长中,凝聚着我们老首长刘友光的智慧和心血。是他为基地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他为基地开拓了一条人才辈出的康庄大道。

在基地四十岁生日的时候,饮水思源,我们这些经过刘政委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永远牢记首长的谆谆教诲,永远弘扬老首长的优良传统。敬爱的刘政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骆寿鹏,少将,原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新闻简讯
新闻发布 活动公告

红色地标订阅号

红色地标服务号

地址:北京市国投财富广场3号楼317室    电话:010-65288503   邮箱:hongsedibiao@sina.com

京备案号: 京ICP备13036766号